2月7日下午,市卫健委召开落实“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”作风建设暨夺取“开门红”动员会,传达学习省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,研究贯彻落实举措。市卫健委党委书记、主任徐方明出席会议并讲话。
会议指出,省、市两级“新春第一会”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、舟山大力实施“985”行动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,也为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锚定了坐标、指明了方向。
会议强调,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,以饱满的状态、高效的节奏、实干的作风,护航现代海洋健康城市建设。要在思想上聚神、工作上聚焦、行动上聚力,继续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和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为主线,紧扣“强基筑峰、优质均衡”发展导向,加快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。重点推进10个方面工作。
一是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。深化“山海”提升工程、中医药百科帮扶等省市结对帮扶机制,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,加快建设县域“六大中心”。以县乡村卫生人才一体化为抓手,做深做实“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”,推动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型。制定《基层卫生资源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》,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跨区域、跨属性一体管理、整合提升。
二是加快海岛“医学高峰”建设。加快舟山医院研究型医院培育和管理,一体推进医学科研创新、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。持续深化与浙大二院合作帮扶,细化考核评估,着力推动泛血管疾病、肿瘤综合诊疗和急诊急救、核医学等重点学科建设,力争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取得突破、“国考”成绩重返A级,加强国际保健中心规范化运行。
三是推动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。认真落实省政府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,进一步推动疾控和卫生监督业务融合。推动市、县(区)疾控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。守牢市疾控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阵地,争创省级特色实验室1个。深化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控机制,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、风险研判、检验检测等核心能力,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,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率较上年下降30%,力争不发生死亡病例。提升卫生监督行政执法质效。
四是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坚持中西医并重,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,支持市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。坚持“基层中医化、中医特色化”,确保全市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全面建成中医馆,实现乡乡有中医馆、村村有中医药服务。
五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。推动出台促进生育政策,积极建立实施生育补贴制度。扩大托育和儿童健康服务供给,探索推进社区嵌入型、单位福利型和2岁以下小月龄托班等婴幼儿照护服务。完善托育服务功能,合力推进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。深化优生优育保障行动,提升生殖健康促进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,稳固产科服务能力,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。
六是全力打造数智医疗生态。持续推进“健康云”“健康大脑”建设和“健康数据高铁”扩容提质,开展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价,提升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。深化群岛网络医院、互联网诊疗、数字健康人·安诊儿等服务。巩固提升医学人工智能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应用水平,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全覆盖,优化疾病监测预警等疾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。
七是全面开展“党建+优质服务年”活动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在全系统开展优质服务行动,全力抓好心理门诊、就医便利化等为民服务十件事,健全优质服务监督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,打造一批优质服务示范窗口,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、满意度。
八是推进全民健康促进行动。加强重大慢病综合防治,推进市县慢病防治网络建设,加快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提质扩面。开展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,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。全力做好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、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、适龄女生双价HPV疫苗免费接种等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。守牢母婴安全底线,核心指标排名达到省均以上。
九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。积极争取“两重”“两新”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。持续推进舟山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建设,做好市二院住院部二期项目前期工作,加快市妇儿医院门急诊楼工程进度确保9月底投入使用。积极谋划推进市中医院迁建、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。
十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。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、母婴安全、血液保障等工作,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,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。健全医疗纠纷排查化解机制,持续推进医院安防系统建设、加强警医联动,推进“物防+数防”模式。推进医疗质量“强基提质培优”行动,有效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,维护行业安全稳定。
会上对卫健系统2024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、领导干部考核优秀个人以及委机关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,并对一批履职尽责、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。
委党委副书记康专主持会议,委领导班子成员、委机关全体干部以及委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。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