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做客“健康大家谈”直播间,就天气寒冷时的饮食宜忌进行了介绍。
“趁热吃”为何不科学
问:天冷了,大家更想吃口热乎的,热汤、热饭、刚出锅的热饺子……为何说“趁热吃”不健康呢?
马冠生:喜欢喝热茶、热汤的人需要注意,吃太烫的食物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。食管癌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、饮酒、嚼槟榔、体质量指数(BMI)过高,以及喝温度过高的汤、茶水、饮料等。食管癌与饮用超过65摄氏度热饮的关系,之前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。
2020年的一项纳入942例病例及942例对照的研究显示,经常喝65摄氏度以上的热茶会使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增加67%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中有明确建议:喝水的温度不宜过高,人体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为36.5~37.2摄氏度,建议饮用水的适宜温度是10~40摄氏度。
一般情况下,火锅底汤的温度可达120摄氏度,刚沏的茶温度在80~90摄氏度,刚出锅饺子、面条的温度是70~80摄氏度。刚从热汤汁中捞出来的食物,最好先放3~5分钟再食用。喝水之前可以用手感觉一下水杯的温度,感觉微微发热而不烫手时,水温与体温接近,比较适合饮用。
酱菜和腌菜最好少吃
问:天气转凉,各种酱菜、腌菜纷纷登场。长期吃这些腌制菜,会对健康产生哪些影响?
马冠生:腌菜含盐量高,吃盐过多不利于健康,因此,腌菜要尽量少吃。
蔬菜经过腌制,所含的维生素C大都被破坏,因此腌菜不能代替新鲜蔬菜。切不可让腌菜成为餐桌的主角,炒菜、喝粥时放上一点即可。
研究表明,腌菜含盐量高,经常食用腌菜会升高血压,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;刺激胃黏膜,导致萎缩性胃炎,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;增加消化系统溃疡、结石,以及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原发性肝癌等的发病风险。
家庭自制发酵食品风险高
问:酸汤子作为一种传统小吃,为什么最好不要做也不要吃?
马冠生:酸汤子是将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,使其充分发酵后捞干磨成湿粉,再制作成的各种特色食物。食用酸汤子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。20世纪70年代,我国科学家从引起中毒的酵米面中分离出了病原菌,定名为酵米面黄杆菌。之后的研究发现,该菌属于椰毒假单胞菌属,于是将其改名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。
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,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,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这种细菌生长和产生毒素,所以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。
椰毒假单胞菌本身不致病,但是它会产生一种毒素——米酵菌酸。分析近十几年来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现,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中毒次数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相比不算多,但在造成的死亡人数方面却居首位,中毒死亡率相当高。
米酵菌酸非常耐热,单纯加热只能杀死细菌本身,却无法消除真正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。
问:除了酸汤子,还有哪些家庭自制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风险?
马冠生: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还有发酵米面制品、变质的银耳和木耳等。为预防中毒,加工和食用这些食品时应注意卫生并正确操作。
家庭自制酵米面时需要经过十几天以上的浸泡,很容易造成污染,因此不建议自制该类食品。一定要自制的话,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、通风干燥,选用无霉变的谷物原料,清洗干净后再浸泡,中间勤换水。磨好的湿粉要及时晾晒或烘干,避免在温暖潮湿的地方长时间储存。
干银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发太多,泡发前先洗净,泡发过程中勤换水,最好不过夜。如需过夜,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。食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有发黏、异味、不成形的现象,如果有,一定要丢掉,切不可食用。
“围饮食”关乎三餐安全
问:饮食安全需要关注的不只有食物,“围饮食”范畴里还有哪些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?
马冠生:“围饮食”范畴里包含的内容很多,要确保饮食安全,以下几点需要特别留意。
第一,保持清洁。触碰食物前要洗手,准备食物期间也要洗手。处理完生肉、鸡蛋后要及时洗手,然后再去处理其他食物,以免交叉污染。
第二,生熟分开。生的肉、禽、海产品及其汁水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,处理时要用专用的刀和案板。生熟食物使用的器皿也应有所区分,避免相互接触。
第三,食物要完全做熟。适当烹调可杀死食物中几乎所有的微生物。烹调食物到达70摄氏度有助于确保安全。
第四,剩饭剩菜不宜存放过久,食用前要热透。冰箱不是保险箱,在冰箱中存放食物,其中的微生物也会缓慢繁殖。在冰箱中存放的剩饭剩菜不宜超过3天,同时尽量减少重复加热的次数。建议给剩菜剩饭贴上小标签,标记存放的时间。此外,每次做饭时应尽量按照就餐人数和饭量准备食物,减少剩饭剩菜的产生。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